应聘先做550道MBTI测试题?公司招聘拒录E人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7月3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称,贵州一公司在招聘中要求求职者先进行550道题的MBTI人格类型测试(以下简称MBTI测试),不做就无法推进面试流程,并将测试结果设为硬性审核标准。“E(外向)人肯定不要”“我们想要内向的人”“E人跳槽(机率)高”……公司HR(人力资源专员)的言论引发了大量网友热议,“这算就业新歧视吗?”网友吐槽求职遇MBTI,记者实测企业拒录E人网友“鲨鲨”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她在面试贵州筑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运营岗位时,被公司HR要求先进行MBTI测试。对此,她很不理解。因为HR明确告知她,要以MBTI结果严格招人,并声称想要招聘“ISTJ”人格的员工。“现在找工作还要匹配MBTI?第一次见,有点离谱。”

网友发帖称第一次遇到应聘要求做MBTI测试。网页截图

MBTI测试是什么?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待完成一定数量的测试题后,将通过四个维度(外向E/内向I、感觉S/直觉N、思考T/情感F、判断J/知觉P)将人格划分为16种类型。测试结果为四个字母组合,如该公司提到的“ISTJ”员工即为:内向、感觉、思考、判断型人格。

4日,上游新闻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联系涉事公司,实测招聘流程。其人力资源负责人田女士(以下简称HR)介绍,求职者必须先完成550道MBTI测试才能进行下一步流程。 “不做就没什么好聊的。我们的测试是目前全国最专业的,用于测试求职者的执行力、分析能力和策划力。”该HR声称,公司负担测试的成本同样很高,每测一人公司要付费99元,“我们就怕招聘到错的人。公司要内向(I)的人,E(外向)人肯定不要,E人跳槽(机率)高。”

耗时近1小时,上游新闻记者认真完成了550道MBTI的测试题,发现题目围绕职业定位、风格、动机、优势和价值观5个方面开展。如“职业动机”一项中,题目会问:“我认为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情感”,答案包含:“完全不符/偶尔符合/一般符合/多数符合/完全符合”五项;“职业优势”题目中则这样发问:“A.我尽量与别人一起做事,B.我喜欢为别人张罗”,需要在五个选项中选择:“A非常符合、A比较符合、中立、B比较符合、B非常符合”。

涉事公司HR称“E人肯定不要”。受访者供图

面对记者典型的“E人”型结果,该公司HR明确表示,记者不适合这个岗位。她进一步解释:公司重点会看测试结果中反映的工作分和财富分。“工作分高表示爱加班,工作分低表示不爱加班;财富分高表示愿意高薪,财富分低表示爱躺平。”对方称,公司需要爱加班、愿意高薪的员工。同时,该HR也承认,虽然测试结果并非100%准确,但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心理学专家:MBTI测试结果易失真

这种将MBTI测试结果作为招聘的硬性标准,甚至存在明显人格类型倾向的招聘方式,引发了诸多质疑。

该企业要求完成的MBTI测试题。页面截图

上游新闻记者搜索社交媒体发现,“MBTI求职速成指南”“教应聘者伪装MBTI性格”的攻略贴并非少数。有求职者调侃,“面试被问MBTI了,请问各位领导喜欢哪个人格我可以演”;有网友直言不讳:“MBTI这个东西会变,我每隔一段时间测出来都不一样,压根没有可信度。”

对此,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心理咨询学家陈志林认为,MBTI在招聘中谈不上“很靠谱”,因其测试结果容易失真。

陈志林介绍,MBTI测试属于“类型论”工具(将人分为固定类型),但现代心理学更倾向用“特质论”(如大五人格)评估个体。对于“类型论”工具,若求职者提前了解测试逻辑,可能刻意选择“理想答案”。“有的求职者为匹配岗位需求,会主动迎合企业期待。如应聘销售岗时刻意表现外向,导致结果偏离真实人格。”陈志林认为,本质上,MBTI的信度(稳定性)和效度(预测性)在学术研究中争议较大,尤其难以有效预测工作表现,因此仅靠MBTI招聘并不科学。

“MBTI测试在如今的求职中愈发常见。因为部分企业倾向借其快速简化筛选流程,希望借助这种看似科学的工具降低招聘决策压力。”他谈到,但MBTI测试会忽略人格的复杂性与情境适应性,测试结果也易受答题时情绪、状态的影响。而这种“贴标签”的模式,还可能忽视个体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差异,甚至催生“内向型不适合管理岗”等刻板印象。

陈志林坦言,MBTI只是求职路上的“参考题”,而非决定职业命运的“判决书”,职业发展终究由持续的行动与能力所主导。

资深HR:完成550道题才进行下一步的应聘很荒谬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不要E人”“P人勿扰”等将MBTI测试结果设为招聘要求的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企业以网红爆款的性格测试筛选人才,MBTI测试用于职场招聘是否有一定合理性呢?就此问题,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12年资深HR、曾任职猎头公司现为ZOEY求职咨询工作室负责人唐静。

该企业要求完成的MBTI测试题。页面截图

唐静承认,目前MBTI测试确实常用于求职,从整个招聘流程看,具有一定科学性。“不同的岗位确实能对标一些适合MBTI性格的人选,如果前期能够匹配,会降低公司的培养成本,降低员工流失率。”

MBTI相关字母解读。网络图

“60%-70%的企业都会做(MBTI测试),它只是一个招聘中的常见工具。一是提高企业初筛人才的效率,二是作为人才和岗位匹配度的一个参考。” 但唐静明确指出,“完成550道题的MBTI测试题才能进行下一步面试”,企业的这个行为很荒谬。

“首先是题目数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题量约为几十道。其次,企业仅凭测试结果武断地判断求职者会不会跳槽,适不适合岗位是缺乏依据的。它只能起参考作用,若直接拿它去判断,去否定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明显很片面。”

同时,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施婧葳指出,企业让劳动者做MBTI测试并不违反劳动法规定,但若将测试结果与是否录用挂钩,就明显构成对特定“性格”求职者的歧视。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