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6月举行的“大西洋三叉戟-25”联合演习中,一个令外界意想不到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法国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在一次近距离格斗中,模拟“击落”了一架美国的F-35A隐身战机。更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阵风”第一次在演习中打败美制五代机。
早在十多年前,法国空军就曾在阿联酋的联合演习中,用“阵风”压制过F-22“猛禽”。如今“阵风”成了唯一一款在演习中接连击败过F-22和F-35的四代半战机,也让不少人联想到:既然歼-10C在实战和演练中击败过“阵风”,那是否意味着它也有机会挑战美国五代机?
▲外媒的相关报道
法国达索的“阵风”是一款经典的4.5代多用途战斗机,采用三角翼+鸭翼布局,机动性极强,同时配备了SPECTRA电子战系统和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欧洲的“全能战机”,它可以兼顾制空、对地打击、反舰乃至核打击任务。正因这种灵活性,阵风在近距格斗(Dogfight)中表现亮眼。
相比之下,美国F-35的最大优势在于隐身设计和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讲究的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而不是和对手贴身肉搏。换句话说,F-35在真实战争中根本不愿意陷入近距格斗,更不擅长在超小范围内“拼刀”。
在演习这种“人为设定”的场景里,一旦放弃中远程优势,F-35就会暴露短板。因此,“阵风”能够在格斗中击败F-35,并不等于它在真实战场上能稳胜F-35,而是体现了格斗机动性在某些情况下依然有意义。
▲“阵风”战斗机
从“阵风”的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四代半战机在某些条件下,依旧能够对五代机形成威胁。而中国的歼-10C,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歼-10C配备了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发射霹雳-15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50公里。在中远程作战中,它完全有能力依靠导弹射程与数据链优势,先敌一步发射。更重要的是,歼-10C已经被纳入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格局中。
央视在今年播出的一段演练画面中,歼-10C在空警-500预警机的指挥下,利用僚机中继制导,成功击落了一架隐身目标。
这段视频虽然没有点名目标型号,但外界普遍认为是在模拟对抗歼-20。换句话说,中国空军已经通过体系化的战法,验证了四代半战机“猎杀”隐身机的可能性。这正是歼-10C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一架高性能战机,更是中国空军大体系中的关键拼图。
▲央视《攻坚》纪录片中的片段
巴基斯坦空军今年5月与印度空军的短暂冲突,堪称一堂活生生的“体系空战”课。印度空军装备了“阵风”、苏-30MKI等先进战机,但在作战中依然依赖地面雷达指挥,缺乏预警机支撑,导弹发射缺少中继指引,整体战法仍停留在冷战思路。
相反,巴基斯坦虽然数量少,但通过中国提供的歼-10CE和ZDK-03预警机,建立了一个“迷你空战体系”。在预警机提供精确坐标的支持下,歼-10CE利用霹雳-15完成了远距击杀,最终实现“零伤亡”的战绩。阵风再强,孤军奋战也很难抵挡体系压制。这场空战证明了一个事实:平台性能固然重要,但体系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歼-20是制空作战的核心,但歼-10C绝不是“退居二线”的角色。相反,它与歼-16、歼-20共同组成了新一代的“空战铁三角”。
在未来,歼-10C可以通过与预警机、电子战机、无人机协同,完成信息中继与火力支撑,成为体系化作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出口型号的歼-10CE凭借性能与价格优势,已经成为巴基斯坦等国的制空主力,未来还有望出口更多国家。
▲由歼-16D领衔的空军“新三剑客”
总的来说,阵风在演习中击败F-35,证明了格斗的价值尚未完全消失;歼-10C在演练中击败隐身目标,则表明体系作战的威力正在成为主流。未来的战争不再是单机对单机的比拼,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谁能更快地发现敌人、谁能更高效地指挥协同、谁能把有限的火力发挥到极致,谁就能赢得空战。在这条道路上,中国空军已经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