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三大阅兵 胡锡进解读外国嘉宾名单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胡锡进第一军情

今天公布了参加9·3大阅兵的外国嘉宾全名单,老胡最关注周边。在中国的陆地邻国中,除了印度、不丹、阿富汗这三个国家,所有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都将出席。另外,在中国的近邻中,许多重量级领导人也将出席。

与70周年的情况相比,最微妙的变化是,那一次韩国总统朴槿惠来了,朝鲜来的是崔龙海。而80周年这一次,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将出席,韩国换成了议长禹元植。另外,东盟中印尼和马来西亚两个大国的总统和总理70周年时没有来,但这次都将出席。新加坡副总理将出席。泰国没有总理副总理或议长出席,大概与该国总理被罢免、政治动荡有关。

印度虽然没有高级领导人出席,但是莫迪在9·3之前将时隔7年首次访华,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这已是中印关系重大突破。但莫迪大概会觉得峰会后留下来出席9·3大阅兵,尺度太大了。不丹的外交主权基本由印度攥着,而且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孟加拉国去年发生政变,目前是临时政府,它派来出席9·3阅兵的是临时政府代表、国家安全顾问。

阿富汗没有高级领导人前来,中国目前与阿富汗保持务实的外交关系,但我们尚未正式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府。

中国是二战中亚洲主战场,中国的9·3纪念活动也是亚洲地区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二战纪念活动,它提醒全世界,二战不光是在欧洲打,在太平洋上打,亚洲广袤的土地同样承载了那场战争非常沉重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和多个近邻的人民为战胜当年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英勇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那场战争是亚洲地区近代以来最惨烈的战争,全体亚洲人民需要铭记它,世界对二战的总结需要更多补足对亚洲战场的了解。

客观说,也就是中国有能力,也有影响力举办纪念二战胜利的大型活动,向世界提供亚洲人民对那场战争的叙事,否则的话,美欧主导的世界舆论很容易光记得他们的战斗,逐渐把亚洲战场忘掉。很多欧洲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二战还在亚洲打了。天安门广场现在隔10年就搞一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大型纪念活动,把世界的目光吸引了过来,这是为全体经历了那场战争的亚洲人民争取公正,是历史正义的应有题中之义。人类关于二战的记忆将因此更加完整。

中国邻国和周边国家绝大多数的主要领导人或高级领导人都出席天安门广场的9·3纪念活动,这当中凝聚了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巨大共识和共情,对此任何势力都不能漠视。

传日本政府试图阻挠外国政要参加9·3纪念活动,老胡不能不说,当那么多国家与中国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时,他们却困死在了对历史的执迷不悟中,想必挺难受的。什么时候日本领导人能够大大方方地也来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亚洲最大的二战纪念活动,并且敞亮地反省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罪行,他们就算走出来了。

26国元首出席9.3阅兵,金正恩排在普京之后,朝鲜打破西方质疑

据新华社消息,8月28日上午,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首场记者招待会,宣布共有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相关纪念活动。在这份名单里,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外,还有一位格外引人注目的重量级嘉宾——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消息甫一公布,立刻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金正恩)

西方舆论近年来喜欢制造一种叙事,认为朝鲜的外交天平更多向俄罗斯倾斜,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媒体不断渲染“俄朝结盟”,甚至声称中朝关系因此变得冷淡。然而,朝鲜以最高规格对待中方邀请,金正恩亲自出席“9.3阅兵”,不仅彰显了对中国的尊重,更是对西方质疑的有力回击。

事实上,中朝两国在纪念抗战的历史问题上始终高度一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朝鲜半岛的革命先驱同样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参与者。

(东北抗联教导旅军官合影,前排右二为金日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朝鲜革命者和中国东北抗日联军曾在白山黑水间并肩作战,许多朝鲜志士把鲜血洒在中国大地上,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金正恩此次访华,不仅是对中国抗战胜利的致敬,更是代表朝鲜人民铭记并肩抗战的历史。

(解放军阅兵彩排)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此次出席“9.3阅兵”,也是带有鲜明政治信号的战略选择。过去几年,西方刻意渲染所谓“中朝矛盾”,把朝鲜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解读成“对中国的疏远”。但现实恰恰相反。朝鲜虽然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选边站。

(俄朝结成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对朝鲜来说,中国依旧是不可替代的战略伙伴,也是最值得信赖的邻邦之一。金正恩亲自到北京,出席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恰恰表明了朝鲜对中朝关系的高度重视。

从中方角度来看,邀请金正恩出席也体现了对中朝传统友谊的珍视。对于中国而言,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一个历史纪念日,更是传递团结信号的重要时刻。金正恩的到来,既是对中国的支持,也是对西方挑拨的直接否定。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把中朝关系解读为“趋冷”的背景下,金正恩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朝之间依旧是血盟般的兄弟。

(金正恩)

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金正恩的此次访华为中朝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东北亚局势正处于复杂多变的阶段。美国不断在韩半岛增加军事部署,企图用“亚太版北约”来遏制中国和朝鲜。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朝通过共同纪念抗战胜利,释放了明确信号:中朝都不会忘记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也不会允许外部势力轻易挑拨两国关系。

(“9.3阅兵”即将到来)

分析人士认为,金正恩此行至少传递了三个层面的信号。第一,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尊重与致敬,体现了对历史的铭记与认同。第二,用最高规格礼遇打破外界关于“中朝关系冷淡”的谣言,证明中朝友谊依然稳固。第三,则是向世界表明,中朝在面对西方压力时,依然保持战略互信与紧密合作,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响,也是对未来的宣示。历史已经证明,中朝友谊是在血与火中锻造的,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轻易撼动。金正恩此次访华,正是这种兄弟般情谊最鲜明的体现。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