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乎:从Z世代到五十岁妈妈 法国人集体摆烂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新欧洲

巴黎的秋天总是来得有点慢。大数据的算法还停留在夏天,推送着防晒测评、度假穿搭和一堆精致生活指南。

可最近,一股奇怪的风突然刮起来——不是关于减脂、不是恋爱指南,而是满屏的“I don't care”。

法语是“Je m’en fous”,意思很直白——“我不在乎”,“我懒得理”,“我才不管呢”。

不在乎什么?不在乎烫衣服,不在乎袜子破了,不在乎去不去夜店,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有人边刷牙边说“我不在乎我的发型”,有人素颜坐沙发上感慨“我不在乎别人觉得我丑”,还有人直接宣布:“我不在乎上班迟到。”

最神奇的是——这种“佛系摆烂”风,不只属于Z世代。法国的年轻人、中年人,甚至五十多岁的女性们,全都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名为“我不在乎”的全民运动。

最早掀起这股潮流的,是那些在TikTok上自拍的小年轻。她们一边化妆,一边对着镜头抱怨生活里的“强制要求”:

“为什么衣服一定要熨?谁规定的?”

“我不喜欢夜店,那又怎样?”

“袜子有个洞不会死人吧。”

这些视频一点不精致,甚至有点糙。镜头晃来晃去,背景是没叠的被子和咖啡渍的桌子。可偏偏就是这种“不修边幅”,点燃了整个网络。

18到35岁的法国人开始集体诉说他们的“厌烦清单”——厌烦的工作、厌烦的社会期待、厌烦别人对“成功”的定义。视频底下的评论清一色都是“太真实了”“终于有人敢说”。

法国人发现,原来“不在乎”这件事,竟然这么爽。

法国人类学家Élisabeth Soulié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年轻人,已经不想像上一代那样,只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了。”

他们不想再当那些滤镜下的完美人类,而是想被看见——连同黑眼圈、焦虑、懒惰和崩溃一起。

“他们想展现情绪、展现不完美、展现脆弱。”Soulié说。

这是一场“心理反转”,从“我要变好”到“我就这样”,打破曾经的“墨守成规”。过去社交媒体教人“变美变瘦变优秀”,现在大家开始自豪地晒“乱糟糟的真实生活”。

而当镜头不再被用来包装生活,而是用来宣泄情绪时,“我不在乎”的浪潮,就成了对完美主义最有力的反驳。

28岁的Laurène在TikTok上火了,因为她那句“我不在乎工作时间”。

她自称是“职场幸福感斗士”,语气轻松却句句扎心:“有的公司设死板的上下班时间,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控制员工。我不在乎那些。”

她的视频下有几十万点赞。有人在评论区狂欢:“终于有人敢说!”这不是叛逆,而是一种“我不愿被定义”的宣言。

法国北方高商的教授Élodie Gentina从内在思想分析这种现象,称之为“Z世代在重新发明工作方式”。

他们拒绝牺牲个人生活去换取社会认可。他们不想打卡、不想熬夜、不想装忙,他们想工作为生活服务,而不是生活为工作服务。”

老一辈觉得他们懒;但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在“清醒”。

别以为这场“我不在乎”只是年轻人的事。在Instagram上,一个叫Melani Sanders的美国女人,正带领着全世界的中年女性加入一个名为“We Do Not Care club”的组织。

没错,直译过来就是“我们真的不在乎俱乐部”。

她的视频开头永远一样,笑着对镜头说:“我创立这个俱乐部,是为了所有正在经历更年期、围绝经期或刚过更年期的女人。我们只想告诉世界——我们真的不在乎了。”

不在乎什么?不在乎堆在床上的洗好的衣服;不在乎穿瑜伽裤去超市;不在乎肚子鼓起来像怀孕。

“我们甚至觉得被误认为还在生育期是种夸奖!”她打趣道。

她那种“带点疯狂的幽默”,让上百万中年女性笑着流泪。

53岁的Valérie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我每天都看她的视频。她把更年期的焦虑、失眠、情绪崩溃都说成笑话,我终于不再为‘不完美’感到羞耻。”

对她们而言,所谓的“我不在乎”,是中年女性从取悦世界到取悦自己的转变。

“我不在乎我们吵架,反正我们都会和好。”博主Pich和女友Mel在镜头前边拌嘴边宣称“不在乎”。她甩白眼,他咧嘴笑。评论区笑翻:“典型情侣现状!”

其实这种“不在乎”的情侣视频,在法国成了小趋势。不撒狗粮,而是公开展示争吵、矛盾、妥协。

“我们不想演给别人看,我们就这样。”有人写道。在这些短视频里,“爱情”的标签从“完美伴侣”变成了“真实关系”。

最出乎意料的,是“我不在乎”版本的妈妈群体。这些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集体在社交媒体上掀桌:

“我不在乎我儿子看电视。”

“我不在乎他衣服不配套。”

“我不在乎他玩洋娃娃。”

在她们的短视频里,没有滤镜、没有精致厨房,只有一个追着孩子跑的母亲,和一杯放凉的咖啡。

“TikTok对我来说像日记,”24岁的Léa Vedel说。她是自由职业顾问,也在餐饮业打工。

她在视频里说自己不在乎明星、不在乎时尚。其实不是天生洒脱,只是想学着不再焦虑。”

那不再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自我保护。

34岁的Adeline住在法国北部的里尔,昵称“Bubble Bead”。她喜欢淘二手衣,养狗胜过养娃。

她在镜头前笑着宣布:“我不在乎别人觉得我把狗当孩子,我就是这么想。”

她说,这个趋势让她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做自己”——不用解释、不用辩解、不用取悦。

从巴黎到里尔,从18岁到53岁,从学生到妈妈,从TikTok到Instagram,这场“Je m’en fous”运动,像一杯被全法国人同时举起的拿铁——有点苦、有点甜,但很解气。

当生活的标准越来越高、世界的声音越来越吵,人们终于学会说一句:“我不在乎。”

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不在乎社会怎么评判,不在乎做得够不够好。不是放弃生活,而是重新定义生活。

毕竟,真正的自由,有时候就藏在那句轻描淡写的法语里——“Je m’en fous.”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