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深夜阅兵透露出的“质量突破”与战略转向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凤凰卫视

据凤凰卫视报道,朝鲜刚刚举行阅兵式,在夜光之下首秀了新型洲际弹道导弹,金正恩说朝鲜军队正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次阅兵的观礼嘉宾也引人关注,当中俄越领导人同台出席,传递怎样的信号,朝鲜能否打破国际孤立,又会如何实施开放改革?

Part.1

2025年10月10日,当平壤的时钟指向23点45分时,平壤金日成广场在秋夜的雨幕中迎来特殊时刻,朝鲜为庆祝劳动党成立80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正式拉开帷幕。

自2020年以来,朝鲜已连续八次进行深夜阅兵,不同于白天阅兵的直观展示,深夜场景的营造可以避开日间侦察,夜色可模糊部分武器的细节参数,避免核心技术泄露;通过灯光效果强化重点装备的视觉冲击,放大武器装备的威慑感,实现“展示与保密的平衡”。

伴随欢迎曲奏响,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与多国党政首脑步入主席台,金正恩在阅兵式上发表讲话。

从朝中社的直播画面可见,广场两侧的标语“自主国防是生存之路”格外醒目,雨水冲刷下的广场灯火通明,步兵方阵冒雨静待检阅,武器装备在灯光照射下威严耸立,此次阅兵以独特的时间选择和环境营造,构建起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夜间阅兵不是一个简单的秀肌肉,而是秀政策,秀战略,它的政策目标是和平,不是打仗,但是为了和平它做好了打仗的准备。

此次朝鲜劳动党80周年阅兵,创下了近20年来外国政要出席的最高规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无西方国家使节出席,这与2018年半岛缓和时期部分欧洲国家派员观礼形成鲜明对比,但对朝鲜而言,这种“选择性邀请”打破了“国际孤立”,通过集中展示中、俄、越等国的支持,不仅能缓解自身的外交压力,还能为后续与美日韩的对话创造平等地位,用“合作信号”打破“制裁封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此次阅兵,其意义远超展示的武器本身,内政外交成果与影响深远。内政上,为朝鲜国民描绘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愿景,尽管美国极力孤立封锁,朝鲜仍有比较广泛的国家友好关系,这极大提升了国民信心。外交上,邀请多国政要并深入交流,有力回击了美国的封锁孤立,彰显朝鲜并未被孤立,反而在扩大双边合作,为未来发展及对外交往开拓了更广阔前景。

有媒体称,此次受阅官兵的姿态、武器装备的出场顺序,都遵循“信号递进”的逻辑,常规部队先行,展现基础战力;中短程导弹随后,指向周边威慑;洲际导弹压轴,直击全球战略对手。这种“由近及远、由常规到战略”的排布,让不同受众都能接收到针对性的信息。

此次阅兵中,朝鲜军队将传统“弹簧步”调整为“中式正步”,调整后的正步降低了腿部幅度至45度,结合中俄正步特点,增强了手臂摆动幅度,既符合亚洲人体型又保留了刚劲的步伐节奏。

当赴俄库尔斯克参战的“库尔斯克战队”方阵走过主席台时,士兵们同时挥舞俄朝两国国旗,军乐队奏响《为俄罗斯服务》的旋律,这种公开的跨国军事符号展示,打破了朝鲜阅兵长期的“内向型”传统,成为对外传递军事合作信号的重要载体。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相淳称:“朝鲜的阅兵仪式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秀,每一个方阵、每一款装备的出场顺序,都藏着其对内外局势的判断。”

军事专家 萨苏:

平壤此次阅兵式上,步兵方阵格外引人注目。它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朝鲜武装力量的悠久传统与强大战力。方阵涵盖了部队发展的历程,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英模方队,到象征部队建设不同阶段的库尔斯克方队等,均体现了朝鲜人民军的强劲战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库尔斯克亮相的朝鲜特种部队,更让世界看到这支军队在不断蜕变与进步。

Part.2

此次阅兵展示的武器体系,远比单一装备更具震撼力。根据朝中社公布的清单中,此次参展的28款主要装备中,17款为首次公开亮相,呈现出“固体燃料化、精准打击化、体系化作战”三大核心特点,标志着朝鲜武器研发已从“数量堆砌”转向“质量突破”。

“火星-11E”高超音速导弹1300公里的射程,10马赫的突防速度,30米以内的打击精度,使其对关键目标实施“点穴式打击”,摧毁对手关键设施。“火星-11E”与600毫米多管火箭炮和朝鲜版“海马斯”火箭炮可以搭配,形成互补。

从技术特性到部署策略,这类武器的每一处设计,都贯彻了“针对性反制”的核心思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朝鲜军队总体结构正持续优化,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其显著特征在于,军队架构日益契合未来朝鲜半岛可能爆发的战争需求,更能适应新形势与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冲突及战争模式。

在此次朝鲜阅兵中,无人机方队集中展示了多款新型无人机系统,其中朝鲜版“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发射车为首次公开亮相,每车可搭载6架自杀无人机。

海军装备展示标志着朝鲜军事转型的新方向:5000吨级“崔贤”级驱逐舰首舰亮相,配备相控阵雷达和74个垂直发射单元,一改朝鲜海军“近海防御”的传统定位,向“远洋存在”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阅兵中,每款武器的参数设定、每套装备的组合搭配,都是朝鲜针对不同潜在威胁的薄弱环节定制的“对话内容”,以此实现“精准威慑”。

此次压轴登场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火星-20”,将全场燃爆,被朝鲜官方称为“共和国最强大核战略武器系统”的装备。从公开画面测算,该导弹长约20米,采用三级固体燃料设计,配备分导式多弹头,美国情报机构推测其射程达1.5万公里,作为少数自主掌握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技术的国家,固体燃料技术将发射准备时间从液体燃料导弹的数小时缩短至约十五分钟,分导式多弹头可突破反导系统,是朝鲜首款具备“全球核打击能力”的武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火星-20”表明朝鲜正强化核威慑,不仅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且提升了打击烈度与多目标攻击能力,更难防范。这反映出,作为核武器后起之国,朝鲜在与美国的核威慑对比中,正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变。“火星-20”的升级显著矫正了原有的核威慑失衡,增强了朝鲜核威慑的有效性。朝鲜宣称其拥有全球最强核武打击系统,并非单纯宣传,而是基于技术进步与作战能力提升的实质成果。

Part.3

10月8日,金正恩在建党史迹馆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十年内实现各领域、各个部门和所有地区,实现新的巨变”。而中方派团访朝,时间节点碰巧契合朝鲜新阶段开启的关键期。中方代表团首句致辞看似外交辞令,却信息量巨大,“中朝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有着深厚传统友谊”,听起来温和,但落在中朝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里,是份庄重的承诺。朝鲜在仪式中对“中朝传统友谊”的提及,也回应了中方“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的信号。

作为普京的核心政治盟友、俄政坛“实权派”,统一俄罗斯党主席、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参与朝鲜劳动党庆典。从“海外作战部队方队”的俄朝国旗同挥,到梅德韦杰夫与金正恩的会谈,再到双方对“共同目标”的提及,是双方战略需求的高度契合:俄罗斯需要朝鲜在东北亚牵制美日韩,减轻欧洲方向的压力;朝鲜需要俄罗斯的资源支持和技术帮助,提升自身的威慑能力。因此,双方的信号传递不再是“单向支持”,而是“双向绑定”;这种绑定,让外界看到“俄朝关系已超越普通双边关系,进入深度协作阶段”。

Part.4

未来,在军事领域,双方可能开展更多技术交流和联合演练;在经济领域,可能推进能源管道建设和非美元结算;在外交领域,可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相互支持,这种绑定,不仅会影响东北亚格局,也会对全球地缘博弈产生冲击。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俄罗斯希望在军事安全与外交上获得朝鲜支持。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上坚定支持俄罗斯的国家不多,朝鲜不仅在外交上声援,还在战场上提供了实质帮助。对朝鲜而言,与俄罗斯关系加强有助于维护自身利益,俄罗斯近年来在联合国安理会涉朝决议上给予朝鲜大力支持,并提供石油、粮食等援助,助力朝鲜解决现实困难。此外,朝鲜派兵参与俄乌冲突,也锻炼了军队实战能力。俄朝合作是两国作为主权邻国,基于各自考量做出的战略选择。我们希望俄朝相向而行,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2024年俄朝签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将双方合作提升至全新高度。条约的核心涵盖军事互助、战略协同与经济协作,形成一套各取所需的务实交换:俄罗斯在前线急需的弹药、火炮及零部件,由朝鲜持续供给;作为回报,朝鲜则获得了来自俄方的石油、粮食与关键技术支援,并借此有效撬动了长期以来的外交孤立局面。

这一系列动向,引起美日韩三方的高度警觉。美国强化三边防务协作,推动导弹防御与情报共享;日本与韩国在对朝、对俄政策上愈发紧密。

这是一场微妙的平衡,既可能孕育新的区域秩序,也可能在压力之下裂出新的缝隙。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朝鲜半岛形成了安全困境:朝方为维护国防安全,发展防御性战略武器;而美日韩则认为此举对其构成威胁,为保障自身安全进一步加强对朝威慑。双方你来我往,本为求安却更感不安,最终引发军备竞赛。多年来,美、韩、朝在武器发展上均感更不安全。因此,解决安全困境不能仅靠国防建设和武器发展,更需政治手段,即建立互信、恢复交往对话与合作,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问题。

对朝鲜而言,越南的到访是重要的“外交突破”,十八年来,越南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平壤,政治局委员苏林的访问,不仅是礼节性的到访,更象征着河内在复杂格局中的再定位,是一场“平衡外交”的再实验。

长期以来,越南在中美博弈之间谨慎拿捏,不愿被卷入任何单一阵营。而如今,越南选择适度靠近朝鲜,这是一种“灵活的战略中立”,既保留自主空间,也在区域多极化格局中寻找新的发声位置。

本次庆典传递的信号中,除了军力威慑,更引人关注的是朝鲜“战略姿态的转变”,一个从相对封闭走向“选择性开放”的朝鲜,面对长期制裁与孤立,正尝试一条“以有限开放换体制安全”的新路径,但这种开放并不意味着战略软化,朝鲜正在用“有限活动”换取“战略主动”。

军事专家 萨苏:

朝鲜此次阅兵式展示了大量新式武器与步兵方队演练,彰显了军队强大战斗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将推行更强硬政策。阅兵式大规模展示军力,既是对韩、美的威慑,表明“我虽无意攻你,但你也莫要轻举妄动”;同时,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为朝鲜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朝鲜或可展现开放态度,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进而巩固政权。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