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获以色列版PL15:射程250km 能对抗中巴?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军武次位面

据《防务亚洲》10月14日报道,以色列防务公司拉斐尔近日向印度空军正式提出一项名为“Sky Sting”(天空之刺)的远程空对空导弹合作计划。

该导弹宣称射程可达250公里,具备三脉冲推进、多频射控雷达寻标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被视为以色列第六代超视距导弹方案。

报道指出,拉斐尔方面已提出整合方案,计划将天空之刺导弹安装在印度现役的苏-30 MKI和印度国产光辉战机上。

报道称,该导弹有望显著提升印度对抗中国与巴基斯坦空中力量的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印以在高科技防务领域的战略合作。

据说双方已就兼容性、挂架接口和软件系统进行了初步沟通,以色列承诺在合同签署后18个月内完成测试整合。

(外媒报道截图)

从性能数据上看,天空之刺导弹的宣传确实不错,250公里射程,5马赫以上速度,多频寻标,还有AI抗干扰算法。

乍一看,这比中国的PL-15还强,但如果进行全面对比,就会发现这款对标PL-15的导弹与真正的PL-15有着明显差距。

PL-15已是中国空军和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远程空空导弹,实际射程在200至300公里之间,并通过双脉冲固体燃料维持高末段能量。

天空之刺导弹号称采用三脉冲推进,在理论上可以改善能量分配,但尚未经历实战检验。

更重要的是,PL-15使用主动AESA雷达寻标,并拥有稳定的数据链支撑,可在电子压制环境下继续中段修正。

而天空之刺导弹的AI抗干扰算法仍停留在厂商层面的宣传,可靠性未经验证。

此外,PL-15已形成体系化整合,搭载在歼-20、歼-10C、歼-16等机型上并完成战术验证。

而在今年的五七空战中,巴方曾使用PL-15E远程击落印度战机,证明其战场适应性。

相比之下,天空之刺导弹连印度空军的首轮试射都未开始,在可靠性、供应链与战术适配方面皆无法与PL-15相提并论。

毕竟参数可以在纸面上对比,体系和经验却无法复制。

(以色列天空之刺导弹)

如果考虑载具的因素,差距甚至会更大。

报道称印度引入天空之刺导弹后能提升对抗中巴的能力,但实际上,别说中国了,对抗巴基斯坦都费劲。

巴基斯坦目前主力为歼-10C与枭龙,其中歼-10C配合PL-15E已在实战中证明可在200公里外实施有效攻击,而枭龙也能挂载同型导弹,具备中远距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中国的作战体系高度兼容,其数据链与预警机可为导弹提供中继更新,实现隐蔽发射。

印度虽然装备数量更多,但光辉战机从来都不敢参与实战,苏-30 MKI则因雷达老旧、电子系统复杂而难以完全释放天空之刺导弹的性能。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印度的思路还是在缝合,谁家参数强就买谁家的,幻想着缝合到现有装备上就能兑现纸面战斗力,这种思路就注定了即使成功整合,作战半径、雷达识别距离、抗干扰强度仍落后于中国战机的体系,根本释放不出导弹本身的威力。

(中国空空导弹)

印度总喜欢和中国对比,认为中国能做到的,印度也能做到,可自始至终,印度也没能实现中国空军的完整杀伤链条,幻想通过一款导弹就能和中国空军有一战之力,这媒体也是吃饱了撑的。

不说中国空军的体系,中国还拥有遍布西部和中部的地面雷达站、卫星监测网与电子干扰系统,空战信息掌握远超印度。

天空之刺导弹的理论射程250公里,若没有实时中继与多源指引,实际有效射程可能连一半都发挥不出。

而歼-20在隐身状态下直接就能先锁定、先发射,PL-15导弹甚至能在印度战机发现目标前就完成攻击。

更不用说,中国在电子战领域具备压制能力,可轻易干扰印度战机的雷达信号或导弹制导波段。

(莫迪给印度空军点赞)

印度空军的问题从来不是缺一枚先进导弹,而是整个体系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病灶。

满世界买买买的后果,就是无法形成体系,印度想的办法是,逼着人家分享技术,在印度建立生产线,或者让人家交出源代码,往上缝合自己的配套装备。

印度似乎认为,只要这些买来的东西,在自家产业链中走个过场,就算是印度国产的了,就能完美融合,结果往往是越改越乱套。

当然,并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更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建立先进的作战体系,并通过制造业将其兑现为实际战斗力。

可以说,由于印度无法像巴斯基坦那样从中国成体系地引入装备,未来也不可能存在战胜巴基斯坦的可能性,反而会持续当冤大头。

就像五七空战结束之后,俄罗斯、以色列争相向印度推荐空空导弹一样,说明卖家早就摸准了印度的脉门,你差什么就向你推销什么,赚了你的钱你还得谢谢人家,来年人家改一副担架还卖你。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