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为了生活嘛!”——35岁演员史元庭一句朴实无华的大实话,最近火出了圈。从中戏毕业的影视演员,到泰山陪爬、家乡种地,再到如今辗转于上海、杭州景区的职业NPC,他的“跨界再就业”史,成了行业寒冬下一抹真实的生存图鉴。
这一切,还得从他那份“月入五位数”的泰山陪爬工作说起。2025年6月至9月,史元庭开启了首次跨界尝试:在泰山提供陪爬服务。白天场收费699元一人,夜场799元包看日出,服务内容却远超票价——不仅包拐杖、雨具、免费饮水和茶叶蛋,途中还附赠按摩解压、讲笑话,甚至亲自背负体力不支的游客登顶。这份“体力+情绪价值”拉满的服务,让他意外走红,单日涨粉过万,甚至还收到了短剧拍摄邀约。
然而,陪爬旺季过后,工作机会依然寥寥。于是,10月18日,他现身上海某景区,扮演起“摩登特工”NPC;次日又转战杭州宋城,化身侠客参与沉浸式演出。从演员到景区NPC,史元庭的转型背后,是赤裸裸的行业现实。他此前自曝无戏可拍、无综艺合作,2025年上半年仅拍戏4天,因“无流量、无资本加持”被拒之门外。
面对生存压力,他尝试过的出路远不止这些。甚至曾回到老家黑龙江五常,认真承包稻田,并获得了京东有机基地认证,直言“种地是认真的”。从演艺圈到田间地头,再到服务行业,他几乎把“跨界”变成了“连续创业”。
这波“为了生活”的务实操作,反而赢得了全网尊重。网友们纷纷肯定其“劳动无贵贱”的价值观,认为“放下面子挣钱更值得尊重”。有人感慨:“这孩子太能折腾了,先是陪爬泰山,然后是回家种地,这又开始在景区当NPC,挺好的,总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更多评论则赞誉他打破了职业鄙视链,模糊了“演员”与“服务者”的边界,堪称“职业平等理念”的实践者。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钱不丢人”、“自食其力挺好的,比那些直播间里卖假货的强多了”——这些评论背后,是公众对脚踏实地者的共情,也是对浮夸风气的一种无声批判。
史元庭的“NPC之旅”,不只是一名演员的求生记,更成了一场关于体面、尊严与职业价值的公共讨论。当光环褪去,用双手挣来的生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的剧本。
“下岗男演员,景区再就业”,35岁陪爬泰山男演员回应景区当NPC
“下岗男演员,景区再就业。”10月19日,35岁的中央戏剧学院科班演员史元庭现身杭州宋城景区,一身侠客装扮与游客互动。前一天,他刚在上海某景区完成NPC工作。这句平淡的回应,揭开了影视寒冬下一名普通演员的生存现状,当镜头前的舞台逐渐暗淡,景区熙攘的人流成了他新的谋生场地。
曾凭借《东北插班生》等作品获得关注的史元庭,今年遭遇了职业生涯的冰点。影视行业产能收缩的浪潮中,2025年上半年他仅获得4天拍戏机会,综艺合作也全面停摆。面对收入断档,这位中戏毕业的专业演员开启了一场生存实验:先是在泰山做“陪爬”服务,月入达到五位数;后尝试回老家种地;如今又辗转各大景区,扮演起侠客NPC。
史元庭的困境并非个案。当下影视行业呈现撕裂态势:资源过度向头部明星聚集,大量普通演员面临“接戏难”。这种结构性矛盾,让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不得不另辟蹊径。史元庭的选择,恰成为观察行业生态的一个切片——当“演员光环”与现实生计碰撞,务实比体面更重要。
网友对其“能屈能伸”的认可,折射出公众价值观的转变。在流量明星靠炒作占据大部分机会的当下,史元庭的跨界谋生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有评论犀利指出:“这与企业35岁被迫失业的情况何其相似。”更有人感叹:“养家糊口,就是成年人最硬的‘人设’。”这种共鸣,已然超越娱乐话题,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就业焦虑。
从台前到幕后,从镜头前到山水间,史元庭的转型之路传递出一个信号:靠正当劳动谋生从不“掉价”。在传统观念中“屈尊”的陪爬、种地、景区NPC工作,恰恰展现了一个专业演员应对危机的韧性。而这些独特的生活积累,或许正悄然转化为他未来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当35岁的史元庭身着戏服站在景区,他的故事已超越了个体谋生的范畴,成为整个行业转型期的生动注脚。在生存与理想的天平上,他选择了先活下去——这份勇气,或许比任何剧本中的英雄形象都更加真实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