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资深驻华记者谈习近平接班人问题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纽约时报新头壳

北京一家以中国军队为主题的博物馆。习近平似乎坚信,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他持续的领导。 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本周,大约370名中国共产党高级官员在北京开会,制定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计划,预计将讨论家庭支出、老年护理和机器人等问题。我和我的同事、报道中国逾20年的资深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谈了谈,探讨一个虽未列入议程却牵动无数人心的问题:谁将是习近平主席的接班人?

毛泽东执政直至82岁逝世,当时他因病已无法胜任。其继任者邓小平推行了国家主席两届任期制。邓小平的继任者江泽民又增设了高层官员强制退休年龄——最初定为70岁,后降至68岁,但为自己破了例。

习近平将这两个规定都取消了。他今年72岁,比特朗普总统(79岁)和俄罗斯总统普京(73岁)都年轻。储百亮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个他所称的“禁忌问题”。

所以,习近平会是那个把下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到底的人吗?

我很相信会是他。

如果我们研究习近平的言论和政策,会发现其中展现出中国在2035年及更远未来的雄心与愿景。这释放出一个信号: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希望继续留任。

他谈过接班计划吗?

没有。这是中国政治的禁忌之一。他不会谈论这件事。没有人真正谈论它。但人们会研究字里行间的意思。目前中央领导层中尚未出现可能接替习近平的人选。

让接班人到位需要数年的时间,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正确的经验,承担正确的任务。鉴于我们没有看到较为年轻的人士担任这些关键职位,我们可以推断这个过程还没有开始。习近平甚至还没有开始在棋盘上布局。

你认为他为什么如此抗拒选择接班人?

其中一部分原因无非是政治上的盘算,跟其他地方并无不同。一旦指定继任者,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忠诚度就会开始转移。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完全是自私的考量,但习近平深信自己是注定的领袖,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担当大任,肩负着确保中国与共产党存续发展的使命。理解这种历史使命感,方能真正理解习近平。

这与过去中国领导人的做法有何不同?

从某些方面看,习近平的做法打破了他的最近几位前任开始形成的模式。胡锦涛和江泽民都在执政约十年后卸任——江泽民的任期稍长。(习近平自2012年末执政至今。)

胡锦涛鼓励这样一种观点,即虽然中国没有民主化,但现代化进程也让中国变得更倾向集体领导,更受规则驱动,更加可预测。他极度注重实现干净利落的权力交接,而他的继任者恰好是习近平。

习近平上台后,其立场逐渐明朗:他认为集体领导制是错误的——这种模式助长了党内派系斗争、腐败现象、对中央领导人的不敬,最终损害了党的根本利益。因此习近平回归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不受约束的中央集权领导模式,形式有所不同。但这种模式使权力交接变得更为复杂。

你认为这对中国政治有什么影响?

目前习近平权力如此之大,似乎短期内没有卸任的迹象。

但假设五年或十年后,体制内人士可能会开始更多思考这种安排的长期稳定性,并质疑习近平推迟权力交接是否在埋下动荡的种子。终有一天,习近平的年龄将迫使官员们正视这个问题,即便他们无力改变现状。届时不同潜在接班人阵营之间可能出现权力角逐。

老年领导人拒绝让出权力曾是苏联政治的一个主题,对吗?这可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习近平细致研究过苏联历史。他把苏联的垮台归罪于选错了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结果证明他是一个修正主义的改革者。

但是,虽然中国的领导层确实在变老,但它还远不是一个完全的老人统治。领导层正在培养和提拔出生于70年代的干部。有一些40多岁甚至30多岁的年轻官员身居省级和市级要职。

这表明高层意识到需要代际更替——当然,这不适用于习近平本人。

四中全会本周登场 《纽时》:「谁是习近平接班人选?」成为禁忌话题

《纽约时报》21日报导指出,四中全会除了在讨论一项完整国家发展计画,以让中国在动荡的世界中巩固国家实力外,还有一个更禁忌的话题:「谁是习近平的接班人?」   图:翻摄自新华新华网

中共20届四中全会目前正在北京召开。 《纽约时报》今(21)日报导指出,四中全会除了在讨论一项完整国家发展计画,以让中国在动荡的世界中巩固国家实力外,还有一个更禁忌的话题:「谁是习近平的接班人?」报导指出,如果习决定让更年轻官员担任重要职位,本周会议是观察下一代领导人的窗口。

《纽约时报》21日以「萦绕四中全会的禁忌问题:谁将接班习近平」为题,撰文分析习近平长期执政的困境、习属意的接班人选特质,以及可能接班人是谁。

当前热搜:台中梧栖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农业部启动跨部会应变 全台猪只禁运禁宰五天

报导指出,习近平正面临2个长期执政的专制统治者所面临的困境。第一是习近平若指定接班人,那可能会形成与他的权力中心,进而削弱他的控制力。第二是如果习近平不选定接班人,那么恐将危及他的政治遗产,并在中共高层内部埋下分裂的隐患。

报导认为,如果习近平最终选定接班人,那么对于习近平的「忠诚」绝对会是首要标准。在上周五,中国人民解放军开除9名高级军官,原因是他们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而面临起诉,这也是习近平用行动表明了他对「不忠」绝不容忍的态度。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牛奔(Neil Thomas)认为,习近平肯定明白接班安排的重要性,但他同样清楚,在不削弱自身权力的情况下指明继任者是极其困难的,尤其他当前面临的各种政治与经济危机,可能不会把安排接班当成优先项目。

尽管四中全会仍聚焦在经济发展上,但是纽时认为,如果习近平决定让更年轻的官员担任更重要职务,那么本周的会议可能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下一代领导层的一个窗口。然而,不少分析人士推估,习近平可能会推迟重大的接班人安排,至少会等到2027年他很可能将会开启的第四个五年任期之后,甚至可能更久。

虽然曾任咨询公司中国策略集团的总裁、曾任美国情报官员并专注中国事务的强生认为,习近平长期研究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教训以及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深知「接班问题」是必须谨慎面对的重大课题。尽管如此,习近平仍坚信中国的崛起必须由自己主导,因此近年来接连打破前任胡锦涛所建立的有序退休惯例。

然而,随着他每多延续一年执政,要找到一位既年轻、能执政数十年,又同时具备足够资历、能在其强大阴影下建立权威的接班人,难度也日益升高。

根据中共体制设计,政治局常委会是中共党内最高权力机构,不过自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就频将自己长期盟友,安插至政治局担任常委,这些人大多年龄在60岁及以上,几年后很可能已经太老,难以成为合理的接班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中国精英政治的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即便是在2027年中共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望晋升中央领导层的官员,年龄也可能过于偏大,不适合接替习近平。

报导分析,有鉴于习近平很有可能继续长期执政,他的接班人可能出生于1970年代的官员,这一世代官员目前多半在省级政府或中央机关工作。政大东亚所教授教授王信贤表示,中共近年来一直在提拔符合这一特征的年轻官员。

尽管正在选拔相似特征官员上位,不过习近平似乎也对那些未经过艰难考验或未承担过重要责任的官员感到担忧。他曾警告说,官员身上看似微不足道的缺点,在危机时刻可能演变成严重威胁——正如他所说,会导致「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王信贤表示,习近平对他人,尤其是那些与他没有直接接触过的官员,抱有极大的不信任,随着他衰老,与可能接班人的那一代人联系减少,这一因素将变得更加重要。

专家指出,未来几年,随着习近平对潜在领导人选的考察与淘汰,党内高层的流动性可能会增强。幕后,习近平亲信圈内的官员可能为争夺影响力与政治生存空间展开更激烈的角逐。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