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型运输机飞抵伊朗 送去梦寐以求的装备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军武次位面

据《防务亚洲》11月2日报道,开源情报显示,从10月初至11月初,至少已确认有两波俄罗斯重型空运行动直达德黑兰。

第一波出现在10月1日至7日之间,当时至少三架安-124或伊尔-76分别从伊尔库茨克、乌里扬诺夫斯克等俄罗斯军工重镇起飞,飞抵伊朗境内。

第二波则发生于11月2日,一架未公开编号的安-124在没有事先通报的情况下,神秘降落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现场随即出现伊朗革命卫队武装封控、重型货运车辆进出以及油罐车列队加注的画面。

尽管俄伊双方对此次空运保持沉默,但运送节奏之密集、保密措施之严格,其战略信号远远超出了普通军事合作范畴。

过去俄罗斯对叙利亚的空运行动也曾如此操作,如今这一模式直接复制到了伊朗,表明俄罗斯正在快速构建一条空中武器通道,不惜在自己战事吃紧的背景下,动用顶级军用运输资源,为伊朗输送重量级战略装备。而伊朗,多少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

(外媒报道截图)

根据各方分析,俄罗斯此轮空运所携带的,极有可能正是伊朗长期渴望却迟迟未能获得的两大支柱——S-400防空系统与苏-35多用途战斗机。

S-400具备拦截隐形战机、巡航导弹与弹道目标的能力,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

对伊朗而言,部署S-400意味着其本土防空体系将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在重建核设施的背景下,一旦S-400落地,伊朗的禁飞区将正式成型,足以对美以的空袭计划构成战略性威慑。

而苏-35战斗机则代表着伊朗空军从冷战遗产向现代化力量的一次跳跃。

这种四代半战机配备先进雷达、超视距空战能力及电子战组件,可与以色列F-35I形成对等抗衡。

据传,伊朗采购方案还包括雅克-130高级教练机、战机挂载的电子战吊舱、远程雷达系统等辅助配套。

这些装备并非简单武器交付,而是成体系、成规模地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空军作战能力,其中大量系统可能以半散件形式输入,再在伊朗国内进行组装,不仅可以加速部署,还能为伊朗工业体系输血。

(An-124)

之前伊朗被美国和以色列打了之后,据说伊朗国内抱怨俄罗斯不靠谱,说好的装备迟迟不提供,当时普遍认为俄罗斯自己捉襟见肘,已经无暇顾及伊朗,伊朗恐怕指望不上了。

那么俄罗斯此刻还能给出这些东西,本身就透露出莫斯科战略重心的调整。

有一说一,这些装备俄罗斯自己也极为依赖,现在乌克兰密集打击俄罗斯本土能源设施,S-400在这个冬季对于俄罗斯来说无比关键,绝对是一级战略资产。而伊朗既非现金客户,又非完全可控的盟友,能在此刻获得这些装备,唯一解释只能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布局需要伊朗这个支点,所以不惜代价也要武装伊朗。

要知道,运输本身的成本就非常大,安-124每一次出动所需的维护、航程、外交协调都极为复杂,尤其要绕开重重制裁与情报监控,这背后意味着的是一种战略性押注——俄罗斯用实实在在的军力资源,换取一个可预见的中东立足点。

所以俄罗斯明知前线吃紧,依然选择将家底拿出来送到伊朗,用行动表明,自己可以吃点苦,但中东的这个支点不能有闪失。

(俄罗斯也急需防空武器)

过去十多年,俄罗斯的中东支点是叙利亚,当地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与塔尔图斯海军基地,是其立足东地中海、插手中东事务的核心节点。

虽然和伊朗是盟友,但俄伊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和伊朗同时介入,都把叙利亚当成自己战略核心,不可避免地存在天然对立,为此还闹出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再加上伊朗内部有一股庞大的亲美势力,俄罗斯想在伊朗获得一定的军事空间,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现在没办法了,叙利亚变天之后,俄罗斯和伊朗都失去了一个重要抓手。虽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基地保住了,但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在叙利亚进行太大的军事投入,说是有两个基地,实际上形同虚设。

这个时候,俄罗斯就需要另外一个军事盟友,放眼望去,也只有伊朗了。

(俄罗斯国旗和伊朗国旗)

因为伊朗现在也处在无路可退的状态,除了依赖俄罗斯的军事保护,没有其他办法,所以即便双方没有太深厚的信任基础,也被局势逼到了不得不相信对方的地步。

这一切,还要从两年前的阿萨克洪水行动说起,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爆发全面战争后,伊朗苦心经营数十年的抵抗之弧,分崩离析,自己还遭到美以混合双打。挨了打

但也正是因为伊朗被削弱了,俄罗斯才会下重注,如果伊朗在中东的网络仍然有效,俄罗斯恐怕不会倾囊相助。

说白了,就是觉得现在伊朗好控制了,不指望俄罗斯不行了,俄罗斯才会下血本帮一波。

而对伊朗来说,是福是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避免再次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混合双打。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