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陈岚谈导演王家卫“没有张叔平 他是个屁”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文小娱

直播镜头前,向太陈岚一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就是个屁”,瞬间点燃了全网争议。这场围绕国际级导演的“扒皮战”,从私密录音烧到了行业规则,彻底撕开了电影艺术与资本博弈的遮羞布。

一切要从10月底那场“录音风波”说起。青年编剧古二在小红书曝出多段录音,内容涉及王家卫与编剧秦雯私下点评艺人——说唐嫣“很装”、评游本昌“非省油的灯”。一时间,“文艺教父人设崩塌”冲上热搜,公众开始质疑光环背后的职业伦理。

正是在这风口浪尖上,向太在11月3日的直播中直接开火:“投资王家卫的老板基本都亏钱”“我绝不录用王家卫,因为他不受控”。她更一针见血点破:“拍电影就是靠烧钱。”尤其那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直接把这场争议推向了“谁成就谁”的核心战场。

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得翻开两人三十多年的合作史。自1988年《旺角卡门》起,张叔平不仅是《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经典的美术指导,更包办剪辑、服装设计甚至联合制片。那些令人过目不忘的旗袍美学、黑色调镜头,背后全是张叔平的手笔。可以说,王家卫电影里弥漫的“作者性”,很大程度上是张叔平的视觉语言在撑腰。

这也不禁让人反思:导演的光环下,团队贡献究竟该占多少比重?有影迷坚持“王家卫的导演把控力不可替代”,但更多声音开始认同——王家卫模式本质是“顶级团队+无限预算”的奢侈创作。他那些获奖无数的经典,离不开张叔平这类大师级伙伴的托底。

而向太的炮轰,恰恰戳中了资本最痛的神经:“烧钱”和“不受控”。当投资方看着预算不断超支、拍摄周期无限延长,再美的艺术梦想也成了财务噩梦。有网友犀利点破:“王家卫的电影是艺术品,但艺术品背后是生意。”

录音风波与向太开火两件事叠加,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对权威的“祛魅”。公众忽然发现,那位戴着墨镜的文艺教父,既会私下锐评同行,也依赖着黄金搭档,更靠着资本输血才能维系创作。这种“觉醒”背后,是整个行业对权力上位者傲慢的重新审视。

说到底,这场争议早已超越个人恩怨。它既是关于“谁成就了谁”的创作伦理之辩,也是艺术理想与商业规则之间的永恒拉扯。当观众开始追问“大师之名究竟属于个人还是团队”,当投资人暗自掂量“要不要为下一个获奖项目赌上身家”——或许,电影圈的规则,真的到了该重新洗牌的时刻。

向太说王家卫“投资他的老板基本都亏钱,我绝不录用他”

11月3日,向来快人快语的向太在直播间毫不留情地撕下了王家卫的“艺术大师”滤镜,直言其是“投资人的噩梦”,更将他的艺术成就归功于金牌搭档张叔平,一句“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投资他的老板基本都亏钱”,让舆论一片哗然。

直播中,向太手持一系列票房数据,将王家卫的“商业罪证”逐一陈列。她引用《阿飞正传》为例,指出这部耗资4000万港元的经典之作,最终票房仅收获975万港元,直接导致投资人邓光荣的公司濒临破产。这还只是开始,《东邪西毒》的超支严重、《摆渡人》需10亿票房回本却仅收回5亿的惨淡,都被向太列为“血泪教训”。她带着一丝调侃点破现实:“导演有艺术追求是好事,但老板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

而被向太特意点名的张叔平,确实是解读王家卫美学宇宙无法绕过的密码。两人的合作始于1988年的《旺角卡门》,彼时担任美术指导的张叔平与初出茅庐的王家卫首次碰撞便火花四溅。此后,王家卫每一部烙印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背后,几乎都矗立着张叔平的身影,《阿飞正传》中慵懒迷幻的港式氛围,《重庆森林》里斑驳迷离的市井光影,《东邪西毒》苍凉辽阔的沙漠美学,乃至《春光乍泄》中暧昧湿热的异国情调,共同构建的视觉奇观,为王家卫赢得了神坛地位,也为张叔平带来了39次金马奖提名、16座金像奖的实绩桂冠。

向太指责王家卫“烧钱又不受控”,在业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他拍电影没有剧本、没有时间概念,常常无限期拖延工期、肆意突破预算,让投资方在艺术的崇高名义下“哭着掏钱”。然而,在过去的黄金年代,有张叔平这样的大师级搭档在美学上强力兜底,加之作品在国际影展上斩获奖项带来的声誉补偿,投资方尚能从中获得一丝慰藉。如今,随着张叔平的名字从其核心团队中逐渐淡去,王家卫面临的争议却与日俱增,这或许正是向太此次敢于如此不留情面的深层背景。

无独有偶,这场风波并非孤立事件。此前,作家蔡澜在《十三邀》中便曾意味深长地提及:“有多少老板亏本,有多少人在支持你,才会成为王家卫作品。”他点明了一个关键:“电影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作品),是全体创作,大家都有功劳。”这仿佛是对王家卫强烈个人主义创作方式的一种间接回应。

而真正让王家卫“人设”面临危机的,是10月31日编剧古二在社交平台公布的“王家卫秦雯录音”。录音中,王家卫在谈及第二天拍摄唐嫣的戏份时,直言“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此举瞬间引爆舆论,“王家卫说唐嫣很装”、“古二爆料刘诗诗倪妮流金岁月内幕”等话题词条纷纷冲上热搜。这些私下评价的公开,让他长期经营的精英形象碎了一地。更值得注意的是,古二此前还控诉过王家卫“剥削底层创作者”,声称自己以“月薪3000元生活助理”身份参与了《繁花》创作却未获署名,引得网友唏嘘:“大导演的滤镜碎了一地!”。

向太的犀利直言,恰如一阵狂风,吹向了已然摇曳的“王家卫神话”。一边是业内大佬的公开 diss,另一边是录音中流出的行业潜规则与私人评价,曾经被顶礼膜拜的艺术大师,其光环正在公众视野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剥落与审视。这场风波,早已超越了个体恩怨,成为一场关于艺术价值、商业伦理与创作者德行的全民讨论。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