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宝级女歌手 过世后还被“侵犯”30年?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巴黎人报

如果在巴黎蒙马特随便拉住一个路过的人问:“这里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看?”

大概率会有人告诉你:“一定要去看Dalida雕像,再摸摸她的胸口!”

是的,法国瑰宝女歌手Dalida雕像的胸部,已经成了蒙马特的热门打卡点。

不管本地人还是游客,都会来到Dalida的雕像前,看一看,再上手。这场景已经持续将近三十年,仿佛从旅游打卡,进化为约定俗成的习惯。

游客们排队举着手机拍照,一边嘻嘻哈哈地摸一下雕像的胸口,说是为了“求好运”。

雕像则稳稳站在那里,面容平和,神情安宁,“注视”这一幕又一幕重复上演的“仪式”。

Dalida的一生可谓传奇。她原名Yolanda Cristina Gigliotti,出生在埃及开罗。从小,她就学表演、上舞台,被选为埃及小姐后,更是毅然决然到巴黎追梦。

当演员、练法语……在完全陌生的国家,她从默默无闻打拼到奥林匹亚音乐厅。当《Bambino》火遍全法国时,她也逐渐成为了法语乐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还记得那首耳熟能详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吗?就是翻译于Dalida法语版《爱的故事》。

人生的尽头,她搬回蒙马特。1987年,Dalida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辉煌到落幕,她的光芒定格在这片土地。

那尊立在Place Dalida的雕像正是为了纪念她。

偏偏,最近事情起了变化。因为,雕像的胸部,被摸的实在是太过分。

巴黎的生态党派议员们觉得,这已经不止是“游客的玩笑”,而是一种值得认真讨论的公共问题。

他们把这件事正式提交到巴黎市议会,要求保护这尊自1997年落成以来一直独自面对人潮的铜像。

而给出的理由,也让人一惊:他们认为,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性侵犯”!

在蒙马特,关于Dalida铜像的民间说法流传已久:摸一摸她的胸,会带来好运。

谁先讲出来的已经不可考,但大概就像很多城市的“幸运雕像”一样,一旦有人开始,后面的人就都跟上了。

于是,几十年下来,Dalida雕像胸前的青铜被摸得几乎脱落。站在雕像前,不需要导游解释,一眼就能看出它“被摸过很多次”。

铜像本身整体是暗色的,但胸口处却像是一件金属质地的亮色胸罩,光可鉴人。

而所有这些动作,到今年,终于有人忍不住说:“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

在2025年11月的一次议会会议上,巴黎的五位生态党议员联名提案,认为游客们的这个行为,其实是在把“未经同意就触碰女性身体”正常化。

模仿触摸的动作,象征性地再现了对女性身体的占有,是一种对侵害行为的轻描淡写。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已经让很多居民反感,是一种不应该继续被默默接受的城市现象,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众对“身体界限”的认知。

这逻辑像是:今天摸雕像,明天是不是就要摸真人了?

所以他们提出建议,把雕像底座升高,或安装一个不太突兀的保护措施,甚至至少立一个提示牌,告诉游客:“别再摸了。”

提议比较柔和,并不是要把雕像“关进笼子里”,但确实想做点什么来制止。

巴黎市政府发表意见时,则是另一种观点。主管文化遗产的副市长Karen Taïeb回复说,市政府愿意研究可行的保护方式,比如加标识、加高度、做防护。

但她不同意生态党议员的一个用词:把游客的行为称为“性侵犯”。她认为,这些行为确实不合适,但不能和现实中正在上升、真实伤害人的性侵害相提并论。

最终,市政府删除了提案里“agression sexuelle(性侵)”的字样,但也过了保护措施的决议。

官方讨论归讨论,在蒙马特的街头,每个人都对这件事有自己的想法。

早上寒风呼呼吹,但还是有游客走到Dalida面前,摆出姿势拍照。直到一群退休游客走过来,才出现当天的第一次“传统动作”。

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女士笑得非常开心:“这就是巴黎的民间传统啊!像我们的撒尿小童一样,是一种文化嘛。而且大家都喜欢Dalida,把它当成一种致敬吧。”

她态度很坦荡,完全不觉得有任何冒犯。

接着轮到76岁的Roger,上前按住雕像的两侧胸部,朋友们在旁边咔咔拍照。他觉得非常正常:“这又不是活人,只是铜像!我支持自由!”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Jonathan,今年39岁,来自科西嘉岛,在巴黎定居后才知道这个“习俗”。他说他从来不做这种动作:

“即便是雕像,也不应该这样摸。无论是女性雕像还是男性雕像,大家都觉得摸来摸去很有趣,但我不觉得。”

也有人直接表达不满,嫌“管得太宽”。一位曾经住在Dalida生前住所附近的巴黎市民抱怨:“这样下去,是不是以后城市还要为雕像报案?荒唐。”

各种观点交织,像蒙马特常见的那种熙熙攘攘:好奇的人、觉得无所谓的人、反感的人,每个角度似乎都能成立。

议员提出的观点也不是突发奇想,雕像被摸这事,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类似情况。

爱尔兰的Molly Malone,她的胸也被摸得发亮。

柏林的“莱茵河之女”;

慕尼黑的“朱丽叶·卡普莱特”……

许多城市的铜像胸口都因为被反复抚摸而变色。甚至在巴黎本地的拉雪兹神父墓地,“Victor Noir”雕像更是被传说中“摸了能提高生育能力”的故事带偏。

游客不仅摸,还跨坐在上面拍照。直到2004年,墓园不得不立下告示:“禁止涂鸦、禁止不当摩擦,否则将被起诉。”

可见,这不只是巴黎的独特现象,而是一种“游客迷信 + 民俗趣味 + 社交媒体打卡”混合产物。

这几年,欧洲也开始反思这种现象。德国的女性权益组织“Terre des femmes”今年在柏林、慕尼黑和不来梅的几座女性雕像后面立了大牌子,上面写着:“性骚扰会留下痕迹。”

它们选择的雕像都是胸部被摸到脱色的女性铜像,用这种方式提醒大家:现实生活中,女性遭受的许多非自愿触碰并不会像铜像那样留下“肉眼可见的痕迹”,但伤害却真实存在。

“这些铜像反映了几十年来发生在现实女性身上的事情,只不过现实中没有颜色变化提醒你。”这话来自项目负责人Sina Tonk。

即便没有直接指名Dalida,但显然这类现象放在任何城市都成立。

现在,巴黎市政府已经明确:会研究保护装置,但不会把它关起来,也不会把游客变成“犯罪者”。

所以,之后可能会看到,在雕像周围放置提示牌、稍微提高雕像底座、设置不突兀的边界……

核心目的只有一个:保护作品本身,并回应越来越多的居民不满。

Dalida的铜像未来是否还会继续被“摸亮”,很可能将取决于官方如何设置边界,也取决于游客是否愿意改变习惯。

去蒙马特旅游时,你会摸一摸雕像,求一份好运吗?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