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留学遭遇熊出没 中国留学生变身“光头强”

0 赞 0 踩

文章来源:留学生日报

在日本的山林中,熊灾的威胁已成为无数人心头的阴影。而在这一场“人与熊”斗争的背后,站着一位异乡人——来自中国的90后留学生道一。他本来是来日本学习动画,没想到却成了“光头强”,成为了一名全职猎人,肩负着捕杀熊类的任务。

2025年,日本的熊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据日本环境省统计,2025年4月至9月期间,熊出没事件高达20,792起,已造成13人死亡,创下历史最严重的纪录。不同于以往的山林,连城市边缘的住宅区也开始频繁出现熊的身影。日本民众的恐慌情绪不断加剧,连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超市和便利店的自动门被关闭,甚至有居民表示:“晚上都不敢开窗开灯了,怕熊闯入。”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政府发布了猎熊悬赏令,邀请猎人来解决熊灾问题。道一,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成为了这场“熊灾”的一线战士。道一在2016年年底来到日本留学,原本打算攻读动画专业。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他却成为了一名职业猎人。当他无意中看到猎友会的宣传片时,误以为这是一个娱乐项目。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始学习关于狩猎的各项知识。从动物品种的辨别到陷阱的制作,再到枪械的使用,他都认真学习了半年。

最终,他通过了猎友会的考试,意外地成为了日本大阪猎友会的成员。虽然这并非他的初衷,但从留学到从事猎人工作,道一的转变,正如他所言,“人生是旷野”。他在猎场上摸爬滚打,渐渐融入了这个曾经陌生的职业。

然而,作为唯一的外国猎人,他的身份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日本的猎人行业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人越来越少。道一的加入,虽然是一种意外,但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丝新鲜血液。道一9月进山捕猎的熊

日本的熊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由于社会老龄化和年轻人对猎人行业的兴趣缺失,传统的猎人群体正在逐渐消失。据道一透露,猎人协会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了绝大多数,而年轻猎人数量锐减。加之经济和疫情的冲击,猎人行业的萎缩,导致熊类数量的激增,最终爆发了这场熊灾。

道一分析,熊灾的加剧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暖,山毛榉等熊类食物的丰收周期缩短,导致熊类的食物来源减少,从而迫使它们走出山林,进入人类的生活圈。加之山林的开垦,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熊类被迫向城市扩展。

“熊一胎可以生1到3只,且每年繁殖一次。”道一说道,随着猎人数量的减少,山里的熊将成倍增长,形成恶性循环。道一的职业猎人生活充满挑战与困惑。猎熊的风险极高,不仅要与危险的野兽斗智斗勇,还面临着日本严苛的法律限制。根据日本的《狩猎法》,猎人不得在城市和人流密集区开枪,必须退至1.5公里外的山区才能合法开枪。即便在熊进入城市时,猎人也只能求助于警方和自卫队,无法直接行动。

尽管如此,政府对于猎熊的补贴却远低于实际成本。一头熊的捕获赏金通常只有几千日元,远低于猎人所需的各项投入。道一提到:“打熊是赔本买卖,收入远不如打野鹿、野猪。”但随着熊灾的加剧,政府提供的微薄补贴和高风险的工作,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猎人选择放弃。

道一的收入并不高,每个月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他不仅从事狩猎,还在旅游公司担任导游。尽管他不喜欢传统的坐班工作,但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将这份兼职工作与狩猎结合在一起。与大多数年轻人不同,道一并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成功,而是选择了更为自由的“光头强”式人生。面对日益严重的熊灾,日本的政府和民众正在为如何与熊共存而焦虑。虽然“人与熊共存”已成为一个热议话题,但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极大。熊的数量不断增加,而猎人的数量却在减少,这种生态不平衡让人感到无力。

道一直认为,日本的猎人行业亟需变革。“如果年轻人不再加入这个行业,熊灾只会越来越严重。”他说道。而在面对熊灾带来的困境时,政府和民众的反应也显得迟缓和无力,最终,更多的“光头强”式猎人将可能继续活跃在这片山林之间,和熊进行无休止的博弈。道一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从留学生到猎人,再到“光头强”,这段曲折的经历既荒诞又现实。熊灾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思考,更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在这片被熊所“入侵”的土地上,道一和他的猎友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答案。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